一直想提笔写这样一篇文章,动笔了几次都搁置了。记得以前一位老师说过,“没有思考的文章是没有灵魂的”。我对“灵魂”这个词记忆犹新,觉得是一种高深的境界,于是试图追寻,却发现其实是一种只存在内心的感受。几年下来,发现“思考”这个词则更为重要,人活着,除了衣食住行,大概最为重要的就是思考了。
初入法院,一切都是新鲜的,本以为有过在法院实习的经历便可以淡定一些,却发现并非如此。在这短短的三个月时间里,每一天都在经历着懵懵懂懂、恍然大悟、陷入沉思的循环过程,我想,大概这就是思考的过程,正是因为有了这个过程,人才会慢慢长大。
好的思考应该是学习的开始,思考的结果也可能是无疾而终,我努力使自己成为第一种状态,但这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所谓上学和工作的区别可能就在于,试卷永远是有答案的,至少是参考答案,你总有一天会弄懂,但是工作实际是千变万化的,你所面对的人和事都不会如试卷那般安静的面对你。当你对一个问题有所了解的时候,你会发现会有另外一个问题在前方等着你,这也是我迟迟不能动笔的原因了。
我曾经试图在某一天,希望自己可以把所有的疑问清空,然后可以写成一篇完整的感想文章。直到今天,却发现是一个太傻的想法。心中有千千问,是一件可遇不可求的事情。如果有人问我,你三个月的收获是什么,我便可以骄傲的说,我有了一堆疑问。而以后的每一天,都是为了解开这些疑问。
思考也可能只是一种假象,并不是每个人都像牛顿一样,被苹果砸了一下,就能思考出万有引力。我所崇拜的思考,应当只是开启学习之门的钥匙。思考和学习的关系是能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辨证理论的了,是相辅相成,浑然一体,进而相互促进的。
在担任公务员培训班班报编辑期间,我认真思考过学习这个问题,还写过一段关于学习的编者按,当然那是十分官方和形式的感慨,并不是我切实的感受,作为一名公务员系统的新人,我也并没有什么资格来总结这样一个问题。但是,如何在新的工作岗位中快速而有效的学习则是我必须面对和解决的,尤其是面对每天扑面而来的不同的事物时,难以避免的茫然无措也是必然的。值得庆幸的是,我自认为自己是一个心态比较好并且善于在茫然无措中搜寻出一条道路的人。更值得庆幸的是,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我也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
曾经很多人问我,你问什么不出国留学或者读博呢?可能在大部分人看来,工作、出国和读博就是选择了不同的人生道路,但是在我自己看来,三者的不同只是在于选择了不同的学习方式和途径而已。于我,并没有什么不同。于我,我愿意选择这样的平实和安然。当我每天解开心中的一个疑问或者能联想到之前所学的一个小小的知识点时,都是让人兴奋的。
我经常很惧怕写感想类的文章,因为每次回头看自己的文章时,常常感到自己之前的浅薄和无知,便会十分沮丧。最近在帮邻居家的小朋友批改作文时,看到小朋友稚嫩的语言,不禁想到自己以往的这种感受。所谓的浅薄和无知,是自己思考和成长后的感受,我应该为自己感到高兴的,如此想来,心中坦然了许多,也愿意将心中所想记录下来。
后记:当今天的我觉得昨天的我所做的事很幼稚时,我们还在成长;当今天的我觉得跟昨天的我没两样时,我们已经停止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