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送爽,又逢重阳。傲然绽放的菊花,清香入鼻的陈酒,闲庭信步老人的笑声--迈步在街头巷间,感受这浓浓的秋意,心头涌起的是那份深深的思念。
想起已步入晚年的奶奶以及饱经岁月的父母,从记忆中升起生活往景,那温暖的唠叨,那家常的饭菜,那缝制的衣裤……此时,我的心中满是牵挂,他们那岁月浸染的双鬓,是否多添了几根白发?布满老茧的双手,是否还那样有力?曾经为我遮风挡雨的身体,又向前弯曲了几度?每念及此,心中不由戚戚。重阳时节,谁又能不感怀养育之恩、抒发思念之情?
偕老登高赏景,饮菊花美酒,享天伦之乐!古人的美文佳作传递了重阳节蕴涵的温馨亲情。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杜牧的"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沁人心脾。
如今,重阳节又多了一层新含意,这一天定为老人节,许多人懂得重阳节不仅是一份诗酒情怀的景致,更是一份真诚感恩的孝心。一句温暖的问候,一个节日的团聚,一段亲厚的家常话,为老人送去欢笑,送去关爱,送去祝福。
"最美是重阳。"美的就是这份孝心,美的就是这份温馨。这份美,在与亲人的团聚中得以熏染和升华,放射出最真实、最朴素的幸福和光芒。
然而,社会发展、经济富裕在带给我们幸福的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养老问题,子女由于工作压力等原因,往往忽视了父母的晚年生活。在央视最近的一次有关空巢老人的调查中,我国空巢老人的比例已经达到了一个令人咋舌的地步,看了这些刺眼的数据,我不禁为很多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感到担忧。
中国已经步入老龄社会,进一步倡导尊老敬老的传统文化显得尤为必要。"花无重开日,人无再少年。"总有一天我们也会成为老人。作为一个年轻人,我们应该发扬尊老、爱老的优良传统。在重阳节这天,向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向养育我们的父母致以节日的问候,感谢他们为自己所做的一切;在平时,帮助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关心照顾他们,多陪他们聊聊天,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做一个孝敬老人、关心父母的年轻人。
当然,尊老敬老绝不是重阳节一天的事,应该是在日常生活中,帮助老人解决生活的困难,多给老人一些心理慰藉。因此,我们在生活中要用实际行动向老人们献上我们的一份心意,为自己的爷爷奶奶或者邻居老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多为他们着想,少让他们做那些本来应该是我们自己做的事,把有趣的事告诉他们,对邻居长辈有礼貌,外出礼让老人。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希望我们所有的人都从现在做起,都能尊老、爱老。在天高云淡、秋风飒爽的季节,让我们共同祝愿天下所有的老人的晚年生活都能幸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