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 音 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院文化 > 法官风采
贺卫方:孟子故里行
  发布时间:2012-11-29 00:00:00 打印 字号: | |

前面提到,我近来对于《孟子》发生了浓厚兴趣。我发现其中有着相当丰富的政治和法律思想。例如,我在博唠阁里就对于孟子的国际法学说作过一些梳理。我也在《南方周末》上发表题为“限制君权的孟子困境”的文章(2009年6月25日“阅读版”),尤其是注意到他在君为臣纲与可诛暴君之间所面临的困难。这是“民贵君轻”的呐喊之外,孟子宪政思想最值得开掘的一个课题。另外,读过孟子的人都会对于他关于治理国家中的专业分工思想留下印象。杨伯峻先生在他的《孟子译注》导言里对于孟子在思想上如何在孔子的基础上更上层楼有简要恰切的论述。因为这些阅读和思考,这次的孟子故里之游就有了格外亲切的感受。

当然,游览中印象很深的,虽然邹城离曲阜只有区区二十多公里,但是孟庙孟府的型制和规模与孔府孔庙相比有着巨大落差,另一个惊奇是,这里的游人稀少与第二天我们到曲阜时看到的万头攒动的景象之间的强烈对比。虽然至圣在前,亚圣在后,不过,治史者都承认孟子具有的巨大原创性,何以如此重孔轻孟,颇令人不解。关于后一点,当地的一位朋友解释说,也许恰恰是两地相距太近,因此游客大多是冲着孔子来的。游罢三孔,也就打道回府。假如孟子故里是在相距遥远的地方,反而会成为游客专程前往的一个中心景点。事实上,孟子之外,就在曲阜市的曾、颜两府也是观者寥寥。“大树底下不长草”,这种说法当然是有道理的。

至于型制与建设规模的差异,显然是一个更复杂的问题。或许正是因为孟子在君臣以及君民关系上所持的那种激进的主张,导致在后世的君主心目中,孟子多少有些受冷落。说来话长,先发几张照片,并表达对各位热情接待我们的东道主和费心安排了这次游览的程汉大先生的衷心感谢。

责任编辑:海安市法院管理员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