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安审判全程“阳光”
“通过系列配套举措让审判全程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保证司法公正和提升人民法院形象的有效举措。” 3月8日,江苏省海安县法院院长王平在该院深化审判公开座谈会上提出明确要求。
近年来,因司法公开未完全到位,产生了借诉前调解拖延立案、庭审不规范、执行不力、息诉息访敷衍等系列问题。海安法院通过调研,确定“公开促公正”目标,采取配套措施,实现立案、庭审、执行到息诉息访全程公开。
公开标准及时立案。在立案窗口,第一时间告知受案范围、收费标准和审理程序,让当事人打放心官司。同时,他们以书面形式告知诉前风险,让当事人对诉讼走向有正确的预期。只有涉亲情、乡情、家事及起诉人主动提出要求的纠纷,可以进入诉前调解,其余诉讼符合条件的一律正式立案进入程序。
公开示范高质庭审。凡能公开的,全部、全程予以公开,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旁听庭审形成制度化。庭后注重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意见和建议。在行政审判中,海安法院亮点纷呈,通过推动行政首长出庭应诉,创造了 “海安样本”,并邀请媒体报道,扩大样本的社会影响。海安三任县长出庭应诉,几十家媒体到现场报道,有效拓展了示范效应。
公开节点强力执行。推行节点、措施、日志等 “六公开”,将执行工作交给当事人监督。随案发放法官联系卡,畅通当事人与执行法官的联系,发现执行线索时,节假日或夜晚也能出动。2012年,接受当事人及群众举报,执行关停污染企业近30家,有力促进了海安生态文明建设。建立典型案例发布和失信行为披露机制,作为审判执行的必要抓手,坚决打击虚假诉讼、失信无良行为。
公开接访消解矛盾。坚持院领导每周三和庭长每天轮值,公开接受群众信访,弱化对立情绪。对有理有据的信访,及时承认错误,答复解决措施和期限。对无理缠讼人,明确拒绝要求,不再敷衍了事。2012年第四季度以来,院长接待日信访人次下降五成以上。
此外,该院向全县233个行政村(居)派出片区法官,公布法官联系电话号码,有纠纷时保证法官随叫随到,力争纠纷消解在萌芽状态。2012年,片区法官累计开展活动1200多人次,化解各类矛盾1000余件,有力支持了基层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