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件再普通不过的离婚案件,但它是我从事法官生涯三十年中发生的使我最感动不已的一段真实故事。
一个是来自贵州大山深处,在海安生活了近二十年的外来妹,另一个是海安县大公镇农村一个纯朴的农民,二个看似情商智商都不高的普通人,却将他们之间的离婚过程演绎成了当代情感剧中最动人的一幕。
十多年的风风雨雨,性格差异,反复吵架,夫妻感情走到了尽头。七年前,贵州妹去苏州打工,从此再未踏入家门。
庭审中,他凝视她已显疲惫的脸庞,认真地倾听她的发言、理解她的苦衷,百感交集的他最后理智地放手:“过去我有对不住你的地方,你不要计较,苏州是个好地方,你就在那里发展吧,我同意离婚”。
她感谢他的理解,更感激他的宽容,多年来的恩恩怨怨瞬间烟消云散,心中默默地将原来的丈夫变成了最亲的“哥哥”。
庭审结束后,她邀请“我们一起吃顿饭吧”,他欣然同意,她挟菜给他,千叮咛、万嘱咐:“今后我不在,你身体不好,要照顾好自已,我们的女儿已经长大了,请你放心我不会忘记做母亲的责任”。他频频点头,在外人看来俨然就象是一对热恋中的情人。
饭后,她提出要去看看多年未见的婆婆:“她待我就亲生女儿一样,感觉很对不起她老人家,心中很不是滋味”,他安慰她:“今天就不要去了,我妈听说我们的事后心情不好,我以后会慢慢做通她的工作,你不要担心,以后你自已在外多保重”。
离别时,他送她到车站,把肩上的行李递给她,一句“有空常家来望望”,让她再也忍不住掉下一连串眼泪:“放心吧,我在贵州没有亲人,海安就是我的娘家,我的亲人都在海安,我会经常来海安的”。
车子带着浓浓的亲情、带着眷恋,渐渐远去了,直到看不见,他仍然在眺望、在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