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loads/160330/4-160330143F3L0.jpg)
“感谢丁法官,让我们母女三人过了一个安心年!”3月24日,一起分家析产案件的当事人周某赶到江苏省海安县法院,亲手将写有“人民公仆,情系百姓”的锦旗送给承办法官丁隽,向她表示感激之情。
事情还得从20年前说起。1995年,周某与吕某、刘某之子吕某某登记结婚。婚后收养一女,亲生一女。2010年,吕某某意外身亡。此后,周某与公婆二人因为家庭琐事和财产分配问题一直矛盾不断,甚至大打出手,关系十分紧张。2015年7月,登记在刘某名下的位于海安镇丹凤路房屋被征收,获得补偿款108万元。周某认为,该处房屋为家庭共同财产,自己和两个女儿应当获得相应份额。协商未果后,周某一纸诉状,于2015年10月将公婆告上法庭,要求对家庭共有的三套房屋进行分割,并返还自己交给其管理的出国打工收入16万元。
就在立案的第二天,当地房屋征收办公室负责人给承办法官丁隽打来电话。原来,在征收协议签订后,为了阻止吕某、刘某拿走补偿款,周某带着两个女儿住进了已断水断电、交通不便的被征收房屋中,危险重重,且严重阻碍了征收工作的进程。刚接手案件,就遇到如此棘手情况,丁隽感到了案件的处理难度。
在初步了解案情后,丁隽首先提出将补偿款暂时冻结在房屋征收办公室,等案件全部处理完毕后再行支取的建议。经过反复沟通,言明利害关系和法律依据,这一建议得到了双方当事人的认可,周某从“危房”中搬出,房屋征收工作得以顺利推进。
开庭时,双方围绕争议焦点激烈交锋。案件共涉及三处房屋,位于海光西路的房屋为吕某父母祖宅拆迁后的安置房,虽然被拆前周某夫妇参与了房屋的部分修缮工作,但对于房屋属于吕某、刘某所有双方争议不大。
位于凤山村的房屋,吕某、刘某称,该处房屋为刘某哥哥赠与所得,并当庭出具了赠与协议等证据。然后周某却坚称房屋是公婆为他们夫妇结婚购置,是她亡夫的个人财产,她和女儿有权分割。这时,丁隽突然向被告方发问:“刘某,你的哥哥是否有子女呢?”刘某回答道:“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有子女却把大额财产的房屋无偿赠送与自己的兄弟,这显然不符合海安的风俗民情,被告方对此是否有合理解释?”听到法官有理有据的分析,被告方一下子愣住了,支支吾吾半天也没能说个所以然。
此前被征收的双方有争议的第三套房屋系2001年从陈某处购得,登记在刘某名下,但最初的购房协议为周某亡夫吕某某所签。庭审中,周某称该处房屋是用她出国打工赚的钱购买的,而刘某夫妇称是他们省吃俭用,出钱购买的。丁隽注意到双方都没有提供能证明出资情况的证据。询问中,周某说不记得当时钱存在哪家银行,如何取出等情况。丁隽在庭上表达了自己的疑惑,2001年海安县城尤其是周某居住地附近银行还很少,且买房是一件大事,尽管时间久远,完全不记得当时的情况令人难以信服。见此情形,周某称某家农商行应该能找到当年的记录。
丁隽果断休庭,带着书记员到周某所说的银行进行调查。由于当时电子信息还不齐备,丁隽只能在摆满了整张桌子的纸质记录里寻找蛛丝马迹。可是整整找了两个半天,却一无所获。
丁隽在庭审中展现出来的专业精神和对待工作的严肃、认真让双方当事人都十分敬佩,渐渐对她产生了信任,袒露出心底的真实想法。周某称打官司也是无奈之举,担心丈夫死后公婆将财产都给小姑子,自己和女儿生活没有着落。刘某和吕某说尽管对儿媳妇不满,还是顾念两个孙女。找到了双方的利益契合点,丁隽迅速调整办案思路,一方面继续调查取证,一方面希望提出双方各得一套房,补偿款进行分割的调解思路。
就在调解工作顺利推进的时候,刘某查出身患癌症,急需入院治疗。情急之下,吕某找到房屋征收办公室,要求现在就把补偿款拿出来。吕某的举动让本来缓和的关系又陷入了剑拔弩张之中,周某也找到丁隽,说绝不退让,让法院依法判决。
丁隽仔细分析后发现,周某的诉讼请求只要求分得补偿款中的90万元,剩下的30万元完全可以先行支付给刘某看病。这一方案提出后,周某没有提出反对意见,刘某得到了及时治疗。
在随后的两次开庭时,双方依然互不相让,吕某一度心脏不适,周某甚至带着两个女儿哭着跪在法庭上,庭审几次陷入停滞。由于案件牵扯时间较长,且多为家庭内部事务,关键人物吕某某已经过世,很多事实难以查清。从维护家庭和谐和社会稳定角度考虑,尤其是为了两个女儿的健康成长,丁隽尽力做着双方的工作,终于得以按照之前提出的调解方案商谈,但对两套房屋和补偿款的具体如何分割还是相持不下。
丁隽又实地查看了两处房屋的具体情况,凤山村的房屋为两间低矮平房,年久失修,不能立即居住,海光西路的房屋位于县城内,装修较好。丁隽本着“居者有其屋”的原则,建议海光西路房屋归周某和两个女儿,便于孩子上学,凤山村房屋归刘某和吕某二人,同时,刘某和吕某多分得补偿款的调解思路。这一充分考虑实际情况的建议得到了双方的认同。
经过多次沟通,双方最终达成一致,除了房屋按照上述方案分割外,补偿款中的25万元归周某两个女儿所有,直接存在银行,直至年满18周岁时由其自行支取,其与归刘某和吕某所有。刘某和吕某一次性给给付周某10万元。
至此,这起分家析产案件终于落幕。就在周某给丁隽送来锦旗的第二天,刘某也给她打来电话,说吕某的病情已经稳定下来,他们现在居住在女儿处,感谢法官帮助他们家解决了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