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 音 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江苏法制报》2016年8月5日:南莫法庭:水乡“法文化”的传递者
  发布时间:2016-08-05 10:32:43 打印 字号: | |

“公正执法,公道人心”“执法为民一身正气,维护正义两袖清风”......海安法院南莫法庭的荣誉室内,一面面鲜红的锦旗整齐排放,彰显着当地群众对法庭及其所传递的法治文化的认可和肯定。南莫法庭地处里下河,从庭长到驾驶员一共才六七个人,所办理的多是婚姻、相邻、借贷、损害赔偿等基层常见纠纷。可是就在扎根基层、贴近群众中,法庭点滴但切实地传递着法治文化。

  疏导式庭审————让法治理念在当事人心中根植

  “小李现在好像变了个人,再也没有跟我闹过矛盾,工作也特别用心。你们说的话我们都记着了,真心谢谢你们,让我们家有了新希望。”小杨一边忙着找茶叶泡茶一边向前来回访的法官表达谢意,她的脸上不再是起诉时的焦虑和落寞,而是高兴和期待。

  小李和小杨是一对90后小夫妻,家住在离法庭不远的南莫镇上。作为妻子的小杨认为丈夫游手好闲,没有事业心,对丈夫失去了信心,起诉要求跟小李离婚。

  案件到了南莫法庭,针对家事矛盾,法官采用了疏导式庭审模式开庭审理。两人一番争论后,法官没有选择直接进行证据交换,而是对原被告双方的意见进行了小结,从法律和情理角度,引导他们看清自身的问题和婚姻出现裂痕的原因。在威严的法庭里、在法官有理有节的引导下,双方激烈的情绪逐渐缓和,小李明白了婚姻中自己对家庭、配偶、子女的义务,明白了小杨对他的依靠和期待,小杨清楚了人身自由是每个人的基本权利,理解了小李的梦想和打算。话通了,理顺了,心结自然就打开了。案结了,事了了,用法律视角看事情、想问题、过日子的精神也自然传递了。

  “充分阐述法律规定,让当事人对问题从法律的角度有所认识,把话说开,把理讲顺,把法讲通,是运用疏导式庭审的关键。只有让法治理念取代意气用事,才能打开当事人心结,彻底化解纠纷。”南莫法庭庭长袁慧剑一语道出他对疏导式庭审的理解。

  家事无小事,家和万事兴,家固则国稳。南莫法庭每年受理的婚姻家庭类纠纷案件保持在150件左右,占全庭案件总数的1/3。法庭充分发挥审判职能,积极探索婚姻家庭类纠纷庭审模式的改革,大胆创新,采用圆桌审判、疏导庭审的方式,找出双方争议焦点,亮明双方权利义务,引导当事人理性思考是非对错,找出问题依法解决之道,从而化解婚姻家庭类纠纷,实现定纷止争、案结事了人和。2012年以来,该庭受理婚姻家庭类案件835起,疏导调处517件,让当事人感受到了司法与法治的关怀和温暖,让几百户家庭在法治理念的引导下修复关系、重归和谐。

  巡回审判————让法治精神在参与者身边流淌

  南莫镇砖桥村的两户村民因为一棵树的遮阴问题闹得不可开交,大打出手,刘某一纸诉状把钱某告上法庭。

  南莫法庭了解情况后当即组织到“肇事树”现场巡回审理此案,并选择在这棵树下开始调查、调解。事越辩越清,理越说越明,被告钱某认识到错误主动向原告刘某道歉,并当场赔付医药费,原告刘某也对管理树木欠妥向被告致歉。两位邻居冰释前嫌,握手言和。

  经过就地巡回审理,邻里关系的权利和义务、邻里相处之道悄然进入在场旁听的村民心中。参与者纷纷竖起大拇指,称赞法庭纠纷化解得好、法律情理说得好!

  人常下乡走,事在乡下做。针对农村邮寄送达慢、效果差的情形,南莫法庭统筹工作计划,选择在巡回审理中进行实地送达、直接送达,每走一线、送达一片、宣讲一路。每逢种植养殖大忙季节、抗旱抗涝关键时刻,全庭人员走出法庭,就地解决纠纷、送法下乡,确保水乡群众能够集中精力投入生产或抗旱排涝。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青墩文化古遗址位于南莫法庭的辖区,由于在古遗址发掘前,已有农户在此地耕种并搭建用房,致使青墩遗址的再发掘和原面貌恢复受到了一定的阻碍。南莫法庭接诉后,采用实地送达、就地调解等方式,多次到涉案农户家中、组织双方进行协商,引导双方充分考虑统一规划、拆除违建、适度补偿等条件,最终双方达成调解协议,有力保障了青墩古文化遗址的恢复和保护。

  不断完善和健全巡回审判的工作机制,丰富巡回审判的工作内涵,是南莫法庭一直以来坚持的一项审判服务措施。如何开展巡回审判,让司法群众零距离接触司法,起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南莫法庭从服务当地人民群众着眼,从农村实际出发,不仅按照法院的总体要求对赡养、继承、邻里纠纷、土地承包四类案件开庭、调解、调查“三进村”,还主动将损害赔偿案件延伸到事故现场;不定期有针对性的选择典型案件,深入镇村、社区,走进田间、地头,对案件公开审理、就地调解,实现方便群众诉讼与群众切身感受法治相融合。

  一枝一叶————让法治文化之花在辖区内悄然绽放

  走进南莫法庭,眼前是简洁庄重的办公楼,办公楼周围长满一簇簇象征气节的翠竹,翠竹间,海瑞、沈家本、霍姆斯等古今中外名人雕像安坐其中,静静地诉说着他们的法治思想和情怀。

  “每天进出法庭,他们在潜移默化中给我一种职业的神圣感、使命感。”南莫法庭一位法官指着霍姆斯雕像上镌刻的名言说,“我喜欢这句,‘法律的生命不在逻辑,而在经验’。研究生毕业到基层法庭工作,有朋友觉得我的法律理论知识浪费了,但我觉得司法实践是真正的老师,让我如此真切地体会到法律的生命力。”

  不是一时的大幅标语、不是一日的宣传活动,南莫法庭选择立足审判本职、充分发挥职能,在日常工作中传递法治理念;选择在基础建设上、在氛围营造上更多地注入法治文化因素,让到法庭的每一个人,能够在无意中的驻足、品读中,形成思想的交流、文化的流淌。从司法实践,到文化传播,浑然一体,自然而然,毫不突兀。在这里,法治文化之花正悄然绽放。
责任编辑:海安市法院管理员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