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 音 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江海晚报》2016年9月18日:88万拆迁款老人全留给孙子
  发布时间:2016-09-19 16:17:20 打印 字号: | |
6年前,家住海安县的章老汉在老伴去世一年后,立下一份《馈赠书》,表明自己“遵照已故妻子的遗愿”将名下房屋及一切财产均赠予孙子。随后,老人将88万元房屋拆迁补偿款全额汇入孙子的账户。章老汉去世后,老人的两个女儿将哥哥和侄儿一起告上了法庭,请求分割属于母亲的那一半遗产。14日,南通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这起继承纠纷案作出维持一审的终审判决:该馈赠书内容不能证明系章老汉老伴本人的真实意思表示,章老汉未经其他继承人同意,单独处分老伴遗产的行为无效,判决两被告共同返还章老汉两个女儿20万元。
  章老汉生于1938年,和妻子周老太生育了一子两女,均随周老太姓周。2008年周老太去世。2010年8月,章老汉立下遗嘱,载明“遵照已故妻子的遗愿和本人意见,将名下位于海安县城的房屋一套及本人名下的一切财产赠予孙子小周所有”。2012年,案涉房屋被政府征收,章老汉选择了货币补偿的安置方式,并将88万元房屋拆迁补偿款全额汇入孙子小周的账户。2014年10月,章老汉因病过世。
  2014年12月,章老汉的两个女儿将哥哥周华和侄儿小周告上了海安县人民法院,认为房屋补偿款中44万元属于老太的遗产,应按法定继承由配偶、一子二女共同继承,请求判决周华和小周返还22万元。庭审中,两名被告认为,周老太生前对其遗产处置有明确的意思表示,且最终体现在章老汉的遗嘱中,即遗产均留给孙子小周。两被告提供了遗嘱,还申请遗嘱的两位见证人到庭作证。但原告对被告所举证据逐一反驳,不予认可。
  海安县法院审理认为,案涉房屋为章老汉与周老太生前夫妻共同财产,在周老太去世时,案涉房屋一半的价值依照婚姻法、继承法的相关规定成为周老太的遗产,且继承开始。本案的最主要争议是章老汉遗嘱中“遵照已故妻子遗愿”是否有事实依据,周老太对自己遗产的分割有无留下遗嘱。对此,双方存在完全对立的主张。按照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被告对此应承担举证责任。被告提供了章老汉的遗嘱,但章老汉本身属于周老太遗产的继承人之一,属于有利害关系,加之仅凭该表述也达不到确定周老太遗嘱的证明要求,而被告提供的证人证言又相互矛盾,结合原告质证意见,法院综合认定被告主张的周老太生前留有遗嘱的事实证据不充分,不予采信。周老太的遗产应按法定继承处理。
  因此,房屋拆迁补偿款中有一半属于周老太遗产,应由章老汉、两个女儿、周华继承。法院酌定3个子女各继承10万元,其余均由章老汉继承。被告周华作为案涉房屋拆迁协议签订时章老汉的委托代理人,且小周为其子,对拆迁补偿款的处置可认定为周华和小周共同所为,故判决周华和小周共同返还两原告20万元。两原告不服,向二审法院提起上诉。南通中院经审理维持原判。
责任编辑:海安市法院管理员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