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爷,这是先予执行的钱,案子法院正在抓紧处理,您老安心看病。”当江苏省海安法院执行局副局长毛国彬俯身轻语、递上执行款,让人感觉到了执行法官的柔情。
病床上连声道谢的张大爷是毛国彬几天前紧急接手的一起赡养先予执行纠纷的当事人。在张大爷的代理人到执行局之前,毛国彬已通过审理法官电话知道了案件基本情况:张大爷1942年出生,老伴过世多年,育有二儿二女,因赡养纠纷于日前在法律援助工作者的帮助下起诉至法院。随后突发重病到医院住院治疗,在医院多次催缴费用后,无奈向法院申请先予执行。审理法官经审查当即制发了先予执行裁定书,并启动“三养”案件“绿色通道”,将需要快速执行案件相关情况向执行局通报。
毛国彬首先通过代理人细致地了解四名儿女的情况,获悉矛盾主要集中在张大爷跟张长子之间,张长女与张次子正常在外地工作生活。他当下决定,该案执行采取从易到难逐个攻破的方式快速进行。
当天下午,毛国彬先前往张大爷次女住处,路上通过电话与张长女联系,告知案件及张大爷身体情况,敦促其履行法定赡养义务。
到张次女家时,有邻居看到警车就围过来看热闹。毛国彬敏锐地从张次女脸上察觉到些许尴尬,以“没什么大事,法院来了解些情况”将邻居劝离,到屋内向其释明法律义务及责任。或许是由于父女亲情,或许是怕丢面子,还或许对法官的解围心存感激,张次女很快同意履行先予给付义务。从张次女家出来不久,毛国彬接到张长女电话,表明将通过汇款履行义务。
在赶往下一站张次子家的路上,毛国彬手机显示一个外地陌生电话呼叫。接通后对方自报家门,正是毛国彬要去找的张次子。原来在张次女家围观的邻居中有其好友,猜想法院找到张次女家与赡养纠纷有关,便电话问及情况。张次子通过妹妹问到毛国彬电话,并在其劝说下,主动来电说明自身情况,当天履行一半即4000元给付义务,余款两天内履行完毕。
毛国彬在电话交代的同时,当即调转车头前往张长子家。此时乡村道路已慢慢笼罩在夜幕中,住宅区的点点灯光好像在悄悄庆祝美好周末的到来。到张长子家时,毛国彬却看到大门紧锁,里面漆黑一片。邻居表示没看到家里人回来。毛国彬只得无功而返。
“会不会周末在家里?”周日,毛国彬怀着这样的想法再次来到张长子家,守候他的依旧是紧锁的大门。
周一早晨八点不到,毛国彬又精神满满来到张长子家,这次他们遇上了张妻。心细的毛国彬发觉张妻掩饰住些许慌乱,蛮横地表示张长子去了厂里不在家,于是出门又找来往邻居相问,邻居说一早到现在未见张长子。毛国彬当即赶往厂里,也未找到人。电话张长子,其表示自己已经离家到上海打工,家里的事电话说不清。
“张长子一心想躲避执行,如果真去了上海,张妻应直说而不是推说去了厂里,邻居一早没见到张长子出门,可能其还在家中。”简单分析后毛国彬立即掉头。当“回马枪”杀来,显然出乎张长子意料,正在灶膛前烧火的他险些把柴火扔到地上。毛国彬当即将其带回执行局谈话做工作。经历了几天躲避的张长子在执行大厅“约束椅”上受教育反思几小时后,终于于当晚履行了给付义务。于是出现前文一幕。
故事还未结束。半月后,张大爷经治疗医院认为可出院。虽然法院已判决子女依法承担赡养义务,但如何让一直单居、如今需人照顾的他出院后“老有优养”成了眼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执行局局长王德俊会同县信访局、区镇派出所、调解中心再次来到张长子厂里,做通其思想工作,协同姊妹妥善安排老人日后生活。
“执行法官有的不只是严肃,恰恰相反,正是因为对群众的满腔柔情,他们才会甘愿付出艰辛,才会想尽办法以霹雳手段实现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法律的权威。”执行局局长王德俊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