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 音 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江苏法制报》2018年10月12日A05版:海安“智慧警务”全天候全方位全覆盖
  发布时间:2018-10-29 16:15:51 打印 字号: | |

“李堡法庭诉讼服务中心吗?中心系统监测到你们那边有异常音频报警,请告知是否需要我们援助?”9月6日,海安法院法警指挥中心内,一名警员在收到音频智能分析系统传输的告警信息后,第一时间电话连线李堡法庭安保人员询问情况。这是海安法院正在对法庭司法安全进行的音频监测系统的一场模拟。
近年来,海安法院在智慧法院建设过程中,推进以信息化为引领的警务机制改革,将“智慧警务”作为一号工程强力推进。研发了以法警指挥中心、紧急报警联动系统、人员管控系统、安检系统、安保监控系统、门禁系统、安保监控专网、法警警务管理软件八大“智能武器”为一体的警务管理综合平台,全院在司法安全、警务服务、警务管理等工作中的智能化水平取得新的飞跃。
“科技建院、科技强院是我们一直秉持的理念。我院将在现有的工作基础上,着力打造‘全天候、全方位、全覆盖’的智慧警务格局体系,充分运用科技技术,实现快捷整合警务资源,维护正常诉讼秩序,全力确保人民群众的人身、财产安全!”院党组书记、院长任智峰说道
精确快速,打造预警智能“防火墙”
早上八点半,是海安法院立案大厅安检通道最繁忙的时刻,每名来诉来访人员都要接受安检方可进入法院。经过人证比对系统,每名来诉来访人员的信息均被纳入智能管控系统,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实现重点人员实时轨迹跟踪,能够快速定位人员去向,帮助干警及时有效管控。
海安法院地处交通要道路口,人员流动性大,开放式的院部广场一天24小时对外开敞,对法院安防系统提出了不小的挑战。在来诉来访人员智能管控的基础上,海安法院以信息关联为导向,以“人”为中心,将警务工作相关的时空碎片信息关联化,形成动态轨迹关联,研发了预警智能安防系统,铸就了司法安全危机的“防火墙”。
现场模拟中,来诉人员顺利通过安检通道后不久,即以口罩遮面,故意使摄像头看不清楚,此时,智能系统快速反应,立即启动高清摄像头联网监控,模拟人员脸部露出的细小部位被进行跟踪抓取和精细比对,实现第一时间定位。从戴上口罩到被定位在三楼法庭区域某处,模拟定位共花不到1分钟。
“以往我们需要人力搜寻,不仅耗时长,花费警力也不少,现在通过智能安防系统,能够更准确、快速地识别隐患,将处置指令第一时间推送到前方,为处置突发事件,维护司法安全等应用提供了高效的支持。”海安法院法警大队队长徐宝生介绍道。
立足服务,“警务云”有效联通审判工作
向科技要警力,向警力要服务。智慧警务的建设,始终围绕服务审判工作开展。“以数据资源为基础的‘警务云’应用是我院在推进智慧警务方面的创新,能够大大节省警力,让专业人做专业事,对我们提升警务效率,为领导决策和指挥提供更准确、更科学的依据。”该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孙卫华说。
刑事押解是法院的常规性警务工作。海安法院依托大数据“警务云”建设,研发了刑事押解全程监管系统,该系统能够在线传输押送全过程,同步实现押解人员与指挥中心的双向语音对讲功能,配套系统电子地图上可显示押解车辆所在具体位置、经度、纬度等数据,为坐镇指挥的决策方统一调度、发出指令提供有效信息。
人民法庭远离院部,警力不足这一短板一直是困扰司法安全的难题。在法庭安装应急联动报警系统,法官在遇到突发情况时,能够一键启动报警系统呼叫法警。在法庭发生人员徘徊、聚集等情况时,覆盖法庭区域的安防系统也能够及时发现情况,将特发事件处理在萌芽状态。“我们南莫法庭地处偏远,但有了我院的‘智慧警务’,我们的安全感得到进一步的保障!”该庭法官助理顾进高兴地说。
深度融合,实现警务管理有效规范
“今天的会议,根据警务管理软件系统统计结果,首先由我来通报上个月15名警员的分值......”9月初,海安法院法警大队的队务会上,教导员张建红打开电脑上的警务管理软件系统,对全体警员进行了工作积分通报。
积分制管理是该队进行警务管理的重要方式,新研发的警务管理软件系统对这一方式进行了改革和创新,通过对处警和出勤等常规工作、调研宣传等加分事项、违纪违规等减分事项进行积分,一月一统计和通报,各人工作成果一目了然,图表化显示实现队员间的横向对比和本人前后的纵向对比,管理效率大大提高,统计结果为工作调剂、奖勤罚懒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也为警务管理带来了便利。
尝到了智能化管理系统的甜头后,海安法院将进一步开发“一站式移动警务平台”,通过手机APP移动终端将信息平台功能延伸,实现实现用警申请和审批网上办理,促进警务保障与审执工作无缝对接,并将日常警务安排、管理及全院公告场所的安保扩展至移动警务平台。同时,通过移动警务平台,将体能训练、队列训练、单兵动作与标准动作、要求进行智能分析和对比,促进单兵动作、队列训练的规划。
责任编辑:海安市法院管理员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