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仲法官你看,那些树砍除后,门前都亮堂多了,我这几年的心病可算是了了,真的多亏了您啊!”日前,南通市海安法院法官仲卫平进行案件回访时,75岁的时大爷激动地拉着他参观起自家整理好的庭院,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时大爷与时敬昌系前后邻居,时敬昌的屋后种着一排水杉树,多年来形成一道树木屏障,影响了时大爷的正常生活。时大爷多次请求村委会介入,但时敬昌常年在外打工找不到人,无奈之下一纸诉状告上法庭。
仲卫平了解案情后认为,邻里纠纷如强制判决,效果可能适得其反,应尽量缓和当事人的矛盾。他多次电话联系、登门寻找时敬昌,通过劝说,时敬昌答应回家解决问题。困扰时老一家多年的难题终于得以解决。
近年来,海安法院在处理邻里纠纷时,始终坚持“接地气”的审理方案,邀请村委干部、老党员、老教师等参与调解,借助社会力量将矛盾化解在村内、钝化在基层。(花 卉 时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