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民夏女士因左脚疼痛到一家诊所就诊治疗,没想到的是,症状并未缓解反而加剧恶化,不久后左脚被截肢。气愤难平的夏女士把诊所告上法庭。记者昨天从海安法院了解到,随着上诉期的过去,这起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案画上句号。夏女士因无法证明被告诊所存在,被法院裁定驳回起诉。
夏女士称,2016年7月,她因左脚疼痛前往海安康福药店中医诊所就诊治疗。两名“医生”诊断其为 “痛风”,为她配了秋水仙碱片、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痛风舒片。另配的一盒全鸡拔毒膏,医生当场用火烘贴在她的左脚上。回家后不久,夏女士的左脚面出现肿胀,第二天不能下床。就诊后第三天,夏女士在丈夫的陪同下到当地医院检查,当地医院建议转海安市区医院治疗。随后,夏女士又跑了2家医院,检查后均认为夏女士患重度糖尿病,病情严重,建议截肢。此后,夏女士在南京一家医院住院治疗了22天,效果仍不理想。同年8月15日,夏女士接受了截肢手术。
今年2月,夏女士将海安康福药店中医诊所诉上法庭,认为该诊所误诊导致自己截肢的后果,要求其承担医疗损害赔偿责任。然而在诉讼中,夏女士一直未能提供海安康福药店中医诊所的营业执照或其他能证明该诊所确实存在且具有诉讼主体资格的相关证据。
海安法院审理后认为,起诉应符合一定的条件,被状告的主体应适格,至少在法律上存在。本案中,夏女士未能举证证明被告海安康福药店中医诊所的存在。故而,夏女士向海安康福药店中医诊所主张权利,被告主体不适格。法院遂依法裁定驳回夏女士起诉。
法官提醒,市民在就诊时应尽量选择有资质的正规医院。在小型诊所治疗时,一定要摸清营业执照等情况,避免在遭受损害后状告无门。 本报通讯员何培妮
本报记者王玮丽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规定,起诉条件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二)有明确的被告;(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从上述条文可以看出,被告至少在法律上存在是原告提起诉讼的必备条件。否则,被告主体不适格,不符合起诉条件。
本案中原告夏女士未能证明所状告的海安康福药店中医诊所在法律上存在,法院裁定驳回起诉应予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