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 音 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法院动态
以心对心联动调处 邻里纠纷终得化解
  发布时间:2020-10-09 10:01:11 打印 字号: | |


邻里间有着密切的互动关系,矛盾纠纷不可避免,但如果处理不慎便可能导致矛盾激化,是社会治理中的一个难题。近日,海安法院高新区人民法庭、大公镇司法所及马舍村村委会联合调处了一起邻里间的排除妨害纠纷案。
原告与被告同姓,均系海安市大公镇马舍村村民,双方前后相邻而居,祖上有亲戚关系。2019年,马舍村为便捷村民出入户开展农村公路硬化工程。此间,原告欲将设在被告宅基地上的唯一一条出户路进行硬化,遭到被告的强烈反对。原来,原、被告祖上便有矛盾,又因日常生活琐事添了新的纠纷,双方甚至曾经大打出手。不仅如此,被告还下定决心不再修整种植于该条砂石路两侧的扶桑树,导致原告出户受阻,无法正常通行。2020年8月,原告向法院提起排除妨害诉讼,要求法院判令被告排除妨害。
受理案件后,办案人员通过走访调查了解认识到,两户人家之间积怨已久,矛盾的化解需要更熟悉民情的村委会和辖区司法行政部门协助。同时为缓和当事人的对立情绪,法官决定亲自到马舍村组织双方进行庭前调解。
2020年9月28日下午两点,高新区法庭庭长孙翠燕、本案承办法官刘晶晶、大公镇司法所所长吴亚东等一行人来到马舍村,早早地为案件的调解做准备。办案人员在调解开始前充分听取了该村村支书罗惠敏等工作人员对原、被告两户人家基本情况的介绍。待双方当事人到场后,刘晶晶法官有针对性地询问了案件事实以及双方真实想法,并就与本案相关的法律规定进行了认真的讲解。随后,由吴亚东所长和刘晶晶法官牵头进行分头调解,紧扣争议焦点反复做当事人思想工作。临近六点,调解团队终于敲定了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调解方案。但就在核对条款后签字确认的最终时刻,原告方又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对此被告本已平复的情绪再次掀起波澜,调解一度陷入僵局。
经过讨论,调解团队抓住原、被告均对“输赢”太过执念的关键点,通过几个典型案例向双方强调邻里关系的重要性,劝告当事人各退一步才能达成双赢。
通过长达5小时的多轮协商,双方最终达成调解协议,被告同意修剪原告出户砂石路两侧的扶桑树,保证原告的正常通行。除此之外,双方均承诺对各自种植的影响到对方宅基地使用和日常生活的树木进行清理、修剪,并且今后多以换位思考的方式处理邻里关系,争取修复两家之间淡漠已久的亲戚关系。
近年来,海安法院与辖区司法行政机关、村居街道等部门织密联动协同网络,实现信息互联互通、资源联调联动、平台共享共治,多部门形成合力将纠纷及时化解在萌芽状态、诉讼源头,防止衍生重大矛盾、群体性矛盾。
责任编辑:海安市法院管理员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