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loads/allimg/220321/4-220321102439325.jpg)
□本报通讯员 海法宣
本报记者 陈坚
审判庭上槌音响,她释法明理,依法审理每一起案件;田间地头访村入户,她倾听诉求,用心调解家长里短;巡回审判靠前服务,她将法庭开到“家门口”,最大限度减少当事人诉累。2013年至2021年,她个人审结各类案件近4000件,办案数量和质量均保持在院里前列,被誉为办案“快枪手”。她是海安市法院民一庭副庭长,毛蓉。
在基层中历练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法官的口碑都是一个个案件办出来的。”毛蓉说,群众的信任让她倍受鼓舞,更让她深感使命在肩。
2012年1月,毛蓉被分配到海安法院李堡法庭从事审判工作,一待就是8年。基层法庭审理的案件看似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但数量繁多,种类繁杂,每天沐晨曦而出,夜幕下还未停歇,但毛蓉却干得有滋有味。在她的心里,群众利益无小事,细微之处才能见真情。她始终坚持将法律技能与生活经验、调解劝导和审理判决有机结合起来,寓教于审,对案件能调则调、当判则判,快速化解纠纷,成为了群众津津乐道的“快手”法官。
“毛法官,我病好了,现在子女很孝顺,过年还一起吃了年酒。谢谢你解决了我的难题,也了结了我当年的遗憾。”接到李老太的电话时,毛蓉很是欣慰。
李老太是一起赡养纠纷的当事人,她的再婚丈夫去世后,独自一人生活的她突然病倒,急需医疗费和子女的照顾。亲生女儿因为幼年时母亲坚持再婚不愿赡养,继子认为继母应当由其亲生子女赡养。孤苦的李老太一人躺在病床上,老泪纵横,口中喃喃:“我自己造的孽,也没有继续活下去的意思了......”案件受理后,注意到老人的消极状态,毛蓉专门邀请熟悉风土人情的村调解主任和族老亲眷共同来到老人家中,一起劝说她不能放弃对生活的期待,同时对老人的子女释法明理,两人对老人都有赡养的义务,但两人因房屋等财产的原因始终无法冰释前嫌。
多次走访无果,就在一筹莫展中,破旧房屋内一张原告与3名孙子孙女幸福的合照吸引了毛蓉的注意。而这张照片也成了她调解工作的突破口————两家的孙子女之间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因为李老太的原因双方关系还算可以。在毛蓉的劝说下,李老太的孙子辈出面说服了父母,并动员两个家庭共同出资为老人修缮房屋,每年支付赡养费并定期回家看望,生病期间轮流进行护理。李老太非常感谢毛蓉为她的案子多次奔走,为修复她的家庭关系所做的努力,痊愈后专门委托村干部打来电话表示感谢。
“司法为民”四个字简简单单,却力重千钧,从立案、送达到调解、审理,毛蓉将“为人民服务”渗透进每一个司法环节,用最朴实的方式让每一个当事人实现公平正义的诉求,让爱实现了“双向流动”。
在“啃骨头”中成长
2019年10月,毛蓉调整到民一庭审理建设工程、劳动争议等专业类型的案件,此类案件诉讼标的额大、专业知识多、积累矛盾深,称得上是“骨头案”。她秉承着“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的法律精神,以扎实的法律功底、精湛的审判艺术,及时、公正、圆满地审理了众多事实证据不清、法律关系复杂、社会矛盾激烈的疑难案件。
“我妈身体可不好,刺激到她保不齐就给你倒在法庭上,让你吃不了兜着走。”这是一起拆迁析产案件开庭前原告儿子和毛蓉说的话,为了继承孤寡兄弟遗留的拆迁房,四十余年未归海安的原告将与兄弟签订遗赠扶养协议的养子和拆迁办一起告上了法庭。面对威胁的话语,毛蓉并没有退缩,而是恩威并重,在严厉训斥原告儿子的言行后,从拆迁政策到继承法律再到民间风俗,一项项抽丝剥茧,条理分明地分析给双方当事人听,引导他们签订拆迁安置的方案合法合规,指导他们合理分配拆迁利益。最终,两个家庭不再争执,与拆迁办重新确认了安置方案。
“你是个为人民服务的好法官,我送你四个好:存好心、做好事、为好人、做好官。”老人在签了调解协议后对毛蓉说。
在民一庭的两年多,毛蓉遇到了太多这样的“骨头案”,但她始终保持昂扬的斗志,在审理过程中力求做到事实清楚、程序合法、法律准确、处置妥当,最大限度地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努力把每一起案件都办成“铁案”。
在勤普法中前行
“从披上法袍的那一天起,我愿做一个坚定的法治追梦人,永葆为民情怀,守护公平正义,做一名法治精神的传递者。”这是毛蓉用实际行动践行的铮铮誓言。
无论审判工作多忙,毛蓉都会抽出时间积极参加法治宣传活动。尤其是民法典出台后,秉承着“将民法典带到人民身边”的理念,她先后前往学校、社区、企业等开展普法讲座十余次,还多次组织参与法律早市、巡回审判等活动,普法工作“百花齐放”又“独具匠心”,不流于形式,不走过场,让老百姓零距离接触司法审判,推动群众树立法治意识,用精心打造的“法治套餐”呵护群众合法权益,将民法典的春风吹进千家万户。
海安作为全省首个建筑之乡,有一支庞大的“建筑铁军”。为更好地护航建筑业健康发展,毛蓉与同事一起积极走访各家建筑企业,结合审判实践举办法律讲座,送达建筑企业经济法律风险防范提示,并参与组织了服务海安建筑业高质量发展论坛活动,得到建筑企业的一致好评。
从基层法庭到民一庭,变的是工作内容,不变的是毛蓉“司法为民”的初心。作为年轻的法官,她注重调解,但并不认可调解就是“和稀泥”;她追求高效,但从不回避高难度案件的挑战。她的付出收获了高度认可,先后荣立二等功、三等功嘉奖,多次获评市优秀共产党员、青年岗位能手、先进工作者、审判标兵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