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海安法院墩头法庭通过“诉前调解+司法确认”模式,成功调解一起劳务合同纠纷案件。
据悉,三原告系来自贵州的农民工。2022年2月,三人通过案外人介绍为被告公司生产的展柜进行加工喷漆。2022年5月,喷漆工作结束,被告公司却以未结货款为由拒绝支付三人劳务工资。三人经对账最终确定被告公司欠其共17000元。后三原告多次找被告支付劳务工资未果,无奈诉至法院。
墩头法庭人民调解员王子洪接手该案后,详细了解了具体案情。诉讼标的额虽小,但直接关系到农民工的切身利益,王子洪第一时间与被告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包某某进行联系,然而拨打的电话都显示空号,原告也没有被告的其他联系方式。王子洪根据起诉状上所载明的被告地址实地走访,也未找到该公司。
多方询问调查无果后,王子洪并没有泄气。他拿出那本翻皱的《三无村(社区)创建工作册》,联系到被告地址所在村的村支书。从村支书那里,王子洪得到了包某某的新号码。通话中,包某某一直推脱称工厂周转资金困难,没有能力给付拖欠工资。王子洪对其释法明理,晓明利害,告知包某某拖欠农名工工资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包某某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同意以积极的态度面对调解。
考虑到三原告远在贵州,王子洪选择通过“江苏微解纷”平台组织原被告远程“面对面”调解。在充分了解双方当事人的诉求后,王子洪从情理法角度进行了全方面的分析、释法和劝说,原被告从最开始的情绪激动到认真讨论解决方案,最终达成调解协议,约定于2023年年底前分期履行完毕。
签完协议后,经双方申请,墩头法庭对调解协议进行了司法确认,进一步让农民工安下“薪”来。至此,该案最终以“诉前调确”的方式得以高效解决。双方当事人对法庭“诉前调解”+“司法确认”的做法均表示了肯定和谢意。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墩头法庭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高度重视维护农民工群体利益,充分运用诉前调解、多元解纷等利民、便民措施,当好农民工的护“薪”人,充分彰显了诉前调解的“速度”,为民司法的“温度”,惠民答卷的“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