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 音 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法院动态
“驻庭+特邀”非诉联调挺在前,一日解三纷!
  发布时间:2023-08-17 15:17:00 打印 字号: | |
近日,海安法院在全市范围内聘任150名“法律明白人”担任“特邀调解员”。高新区法庭以此为契机,力推“驻庭+特邀”调解员联合调解模式,让非诉解纷跑出“加速度”,让司法为民再攀“新高度”。
9:00走进社区,援劳务工人“薪”有所安

2021年年初,王生将一工程的劳务分包给陆锁,工程竣工后双方对账,王生欠陆锁劳务费3.7万元,出具欠条且约定付款时间。到期后陆锁多次索要未果,引发纠纷。
“我又没有赖账,这点事情还闹到法院去?”驻庭调解员吴秀梅联系王生时,王生语气生硬,认为陆锁小题大作。
经了解,王生目前资金周转困难才未能给付欠款。考虑到本案案情清晰,且双方均在社区内务工,从不误工时、不误解纷的角度出发,高新区法庭联系到当事人所在社区孙庄街道特邀调解员章宏斌,组织双方当事人在村办公室进行调解。调解人员从情理角度对陆锁进行劝导,引导其考虑王生当前履行能力较弱但有履行意向的现状,在时间上予以宽限;从法律角度向王生言明利害关系讲清法理,敦促其诚信履约。法理情理双管齐下,双方终于达成一致意见握手言和。
本案薪资金额虽不大,但群众利益皆民生。用“司法力度+调解温度”共促双方签订调解协议,并通过司法确认圆满化解纠纷, 高效解决了群众的急难愁盼,真正实现了“事心双解、案结事了”。
10:30走进病房,助生病老人老有所养

“老伴啊,我们以后就只要考虑保重自己的身体,法官和调解员帮我们解决后顾之忧了。”在康复医院病房里,两位老人四手相牵,露出欣慰的笑意,皱纹如绽开的花儿。
王大爷夫妇均已年过七旬,且患有多种疾病,大娘中风导致偏瘫,生活不能自理。两个儿子因为拆迁房份额问题有芥蒂,导致在赡养老人的问题上情绪对立。两位老人无法维持基本生活,百般无奈之下来到法院寻求帮助。
“百善孝为先”,赡养父母不仅是传统美德,更是强制性法定义务。在得知大娘正在医院进行康复治疗时,法官助理陈娟随即决定提供“零距离”上门服务,隆政街道特邀调解员翟峰均、顾春晖利用人熟、地熟的优势第一时间联系上老人子女,将调解地点约在护理医院内。考虑到赡养案件的特殊性,法官助理和调解员从保障亲情、维护家庭和谐入手,与老人子女多轮沟通,从法律责任、父母恩情、家庭和睦等角度对其进行劝导。
时针转至12时,两兄弟之间的“冰墙”终于开始融化,二人放下执念,检视各自问题,表示今后共同赡养老人,还老人舒适晚年。曾发誓“此生不复见”的两兄弟终于坐到一起,也就出现了开头那令人欣慰的一幕。
15:00走进法庭,促离婚夫妻爱有所依

“你们刚结婚时就住在我们小区,那时候多幸福,但再美好的过往,都抵不过你们这样口不择言。”在高新区法庭婚姻调解室内,特邀调解员王珏一语点破许云和储天的婚姻堵点,“有话要好好说,好运气都被你们吵没了。”
高新区法庭在海安街道进行家事纠纷排查沟通时,提及到有对闹离婚的小夫妻,特邀调解员王珏表示熟悉这对夫妻的家庭情况,有望协助做调和工作。
据悉,许云和储天于2012年经人介绍相识,2015年年底登记结婚,婚后生育一女。近两年来,因家庭经济琐事多次争吵,许云以夫妻感情破裂为由起诉要求与储天离婚。
夫妻双方之间没有实质性矛盾,纠纷源于平时缺乏沟通以及沟通交流方式方法欠妥。法官助理、驻庭调解员和特邀调解员分头行动,灵活运用“望闻问切”工作法,观察当事人言谈举止,初步判断当事人内心状态;听双方诉求,帮助二人回忆过往温馨时刻,引导双方互相体谅、换位思考。
双方情绪逐渐缓和,在调解人员的启发下深刻反省互表歉意。“我确实做得不够好,以后我们一定好好相处,再也不会提离婚的事。”
“未来靠你们共同创造,祝福你们!”在调解员的温馨寄语声中,许云和储天携手走出法庭大门。调解中赋“心”能,调结后赋“馨”能,成就了本起婚姻纠纷圆满了结。
诉前调解下真功,日解三纷见实效,是“融和”理念在源头治理、多元解纷、定分止争上的生动实践。下一步,海安法院将进一步纵深推进“法律明白人”特邀调解员工作,创新“亲、和、睦、诚”工作理念,架实“沟通连心桥”,筑牢“源头预防调处网”,用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 “枫桥经验”,调千家事,解万家愁。
责任编辑:海安市法院管理员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