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loads/allimg/231012/4-23101213510N43.jpg)
“感谢仲法官依法办案,化解了困扰我20多年的心结!”近日,年过八旬的陈林夫妇来到海安法院高新区法庭,将一面印有“清正廉明 公平正义”的锦旗送到仲卫平法官手里,向他表达诚挚的感谢。
陈林系陈大山养子,陈大山与妻子生有一女陈琴,共同生活至分别成家,陈林信息未登记在家庭户籍底册上。1956年,陈大山私自建房三间,用于自住和出租。1958年,私房改造时,用于出租的面积纳入改造,产权收归国有,自住面积作为自留房。1989年,陈大山手写家书一份,明确自建的三间私房若得到相关私房改造政策认可,其中一半归陈林所有,兄妹共同遵约。不久后陈大山去世。后根据相关私房改造政策,原收归国有的面积全部退还。
2002年,陈琴持未记载陈林信息的户籍底册,隐瞒家庭成员关系,未提供陈大山家书,办理房产权证登记至个人名下。陈林得知后,认为陈琴的行为侵犯了其合法权益,要求陈琴申请变更,但遭拒绝。双方多次发生矛盾,积怨较深。
2019年,案涉房屋被拆迁,陈琴提交了相关房屋产权证明,成为评估报告中的拆迁权益人。陈林向相关部门反映情况,并多次请亲友帮助协调矛盾,但陈琴均不予理睬,引发诉讼,陈林起诉要求确认案涉房屋拆迁补偿利益权属。
仲卫平法官承办该案后,意识到矛盾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症结在于一时的财心伤了一世的亲情。“案涉纠纷年代感强,情况复杂,证据较多,我们不要急着接触当事人,先做透走访调查工作。”仲卫平果断调整“一案一策”办案思路,一边提醒法官助理,一边反复仔细阅卷,梳理争议关键点。仲卫平带着疑问走访调查,向相关部门了解相关政策内容以及政策落实的时间节点,向周边邻居、双方亲友了解原生家庭情况,并到双方现居住社区了解生活现状。
充分了解基本情况后,仲卫平对本案裁判思路已有了明晰的方向。他分头联系双方谈话,果不其然,双方互相指责、赌咒谩骂,一度混乱。为了庭审顺利进行,仲卫平先后进行三轮思想工作,有效平复双方情绪,并在庭审中给足双方充分陈述的机会,耐心倾听双方观点,双方均能控制情绪,庭审顺利完毕。仲卫平放弃午休时间,进一步就案涉问题释法析理,引导双方换位思考,双方在悉心疏导下均表示接受案件裁判结果。于是出现了开头那一幕。
“明年我就要退休了,站好每一班岗是我的职责所在,在手的每一起案件都是我法官生涯的瑰宝。”仲卫平法官淡然的话语中折射出的是力量、是智慧、是担当,如同一道光,指引着年轻法官前进的方向。(以上当事人姓名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