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一起见证榜样风采,听他们讲述办案故事。
![](/uploads/allimg/240218/4-24021Q11011132.png)
在案件中翻阅人生百态
耕耘审判十四载,在案件中翻阅人生百态,听家长里短,品人情冷暖,我始终坚持以一颗敬畏之心对待每起案件。持续不断地努力,终会开花结果。
2017年,张某的父亲老张被诊断为“脑器质性精神障碍”,为缓解病情,老张一直在A医院住院治疗。
2020年年底,张某的母亲去世,张某将老张从医院接回家中办理丧事。当日,张某向A医院出具欠条,确认拖欠医疗费近10万元。
因张某一直未支付剩余医疗费,2023年,A医院将张某诉至法院。翻看案卷,我发现A医院提供的医疗病案资料、医疗费票据、欠条等证据材料很齐全,本以为双方争议不会太大,但电话中张某气愤的态度表明,案子并无想象中简单。
张某表示,欠条是医院利用其办事心切逼迫写下的。且当年老张被送至医院后,因不知道要提供低保等材料,没有享受到“优惠”,才会产生了高额的医疗费。如按低保户的相关政策,老张的医疗费仅需每年支付千把块。
张某陈述,多年来,自己一人抚养孩子,日常仅靠在周边打零工度日,尚有负债几万元。听着张某的讲述,我逐步了解到这个家庭的故事。张某的遭遇虽然值得同情,但所欠医疗费是确实存在的。
我考虑到是否可以减免老张的部分医疗费?但医院表示,老张当年住院治疗时并非低保户,欠条载明的金额是按照老张的实际情况享受全部优惠政策之后的数额,医院不存在过错,张某应当缴纳全部款项。
如何妥善化解纠纷,既保证法律的公平,又能让这个家庭渡过难关?
看着情绪激动的张某,我先从关心他孩子的学习入手,再谈到其工作困惑,鼓励其树立生活的希望,同时释法明理,老张的药费金额确系实际支出,作为儿子向医院出具欠条构成债务加入,应当支付医疗费。交谈中,张某的抵触情绪逐渐淡化。
为了能让张某切实履行义务,又不影响张家现有的生活,我花了近两个月的时间,组织了两次面对面调解,进行了数十次的电话沟通。最终,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张某逐月给付1000元,共给付9万元。
用心办理每一起案件,才能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我曾受理一起农村建房引起的侵权案件。木工王某应储某之邀跟随张某至韩某家中施工,后王某不慎从屋顶摔落坠亡,王某的近亲属将韩某、储某等人诉至法院。审理中,储某对于王某从事超出木工范围的活受谁指示、王某与储某爬上屋顶系谁倡议等询问不予回答。
庭审后,我再次要求与储某核实事故经过时,储某先拒绝,后在代理人参与下回答含糊其辞,其行为明显规避事实。
此时,我内心确认王某是在储某的提议下爬上屋顶做瓦工活计。因储某并非施工方亦非接受劳务的雇主,要求其承担责任存在一定的困难,但其不承担任何责任也令人寝食难安。经过数日思索后,我决定从储某与王某常年搭伙干活构成松散型合伙角度认定双方均具有相互提醒、共同防范义务,遂判决储某承担10%的赔偿责任。储某提起上诉后,二审维持了该判决。
办案辛苦是主基调,但令人难忘的瞬间也很多。案结事了的欣喜,获得肯定的雀跃,当事人表达感谢时的欣慰。这些点滴瞬间让我深刻体会到成为一名法官的真正意义,也让我对未来更加笃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