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loads/allimg/240325/4-240325145021625.png)
“原来这就是‘家门口’的法庭,实实在在地解决了我们的问题。”当事人徐英的心结终于解开了。
法律有尺度,法庭有温度。近日,海安法院高新区法庭为行动不便的当事人提供“上门调解服务”,打开了双方当事人的心结,顺利处理了一起离婚纠纷,及时妥善化解矛盾。
![](/uploads/allimg/240325/4-2403251451294C.jpg)
二十多年前,左腿残疾的李才在外地打工时与徐英相识,后登记结婚。婚后相处一度尚可,后因生活习惯、家庭经济以及家庭成员矛盾等,双方经常发生争吵。2020年7月,年近六旬的李才意外遭遇交通事故致右腿受伤,身体受伤之痛加之年事已高,李才脾气日渐暴躁。而徐英亦在这场吵吵闹闹的婚姻中心灰意冷。2024年春节期间,在再一次的激烈争吵后,双方数年矛盾积聚爆发,李才离家住进护理院,徐英一纸诉状送至法院,要求与李才离婚。
![](/uploads/allimg/240325/4-24032514514S46.jpg)
了解基本情况后,考虑到李才行动不便的特殊情况,法官助理陈娟决定提供“零距离”上门服务,联合社区网格员,将调解地点约在护理医院内。陈娟先以思想疏导为切入点,分头听取双方的意见,引导双方互相体谅、换位思考。当天的调解工作一波三折,但氛围和谐,徐英和李才的心结慢慢解开,冷静地表达各自想法。经过多轮协调,双方理智地对待目前的婚姻现状,对二十多年共同支撑家庭互表感恩,就解除婚姻关系、财产分配等达成了一致意见。
“法院提供上门司法服务,高质高效化解矛盾纠纷,不仅为老百姓做了实事,也实实在在护航了我们的基层治理”,谭港村支书张勇全程参与调解,不禁感慨道,“婚姻纠纷处理不当易引发新矛盾,我们和当事人一样,在‘家门口’的法庭里真正感受到了案结事了。”
上门调解,迈出去的是脚步,带回来的是民心。海安法院始终将“融和法庭”理念运用作为重点工程统筹谋划部署,让“家门口式”的诉讼服务加速抵达基层“最后一公里”,为当事人带来方便,在化解矛盾纠纷的同时,有效保障了群众利益。家事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文中人名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