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海安法院诉前调解中心成功化解一起特殊的民间借贷纠纷案件。通过微信群文字沟通,让聋哑当事人在“无声”的调解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与司法温度。
2013年,韩某夫妇向徐某借得款项1万余元,后未能及时归还。多年催要无果,徐某遂向海安法院提起诉讼。
![](/uploads/allimg/240508/4-24050Q04950462.png)
案件受理后,经过诉前分流至调解员吴广华手中。吴广华翻看相关材料发现,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但双方当事人均为聋哑人,沟通方面存在一定难度。为了使当事人能“说”出心声,吴广华辗转联系上徐某的儿子,通过其组建了三方微信聊天群。
![](/uploads/allimg/240508/4-24050Q0595S08.png)
调解刚开始,徐某便提出韩某夫妇系恶意拖欠,坚持要求被告方除了归还本金之外还需给付利息。韩某对于借款事实表示认可,但是抗辩称本金已经归还,且双方借款时为朋友,并未约定过利息事宜,不同意给付利息。经过核对,韩某在徐某诉讼前后已经陆续归还部分本金,尚欠部分余款,韩某同意归还。对于利息部分,双方依然各执一词。吴广华在微信群中上传了利息约定方面的法律条文,释法说理的同时引导双方放下心结,妥善处理纠纷。
最终双方达成一致意见,韩某当场微信转账归还剩余本金,案件一次性处理结束,徐某予以撤诉。至此,纠纷圆满解决,当事人向调解员表达了由衷的感谢。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如我在诉,念兹在兹。不管多么普通的小案件,对于当事人来说就是‘大案’。每个案件,我多想一点,多做一点,调解或许就多一份可能”。作为一名退休老法官,吴广华坚持继续发挥余热,投身法院诉前调解工作,一如既往秉持“如我在诉”理念,真心真情为群众化解矛盾,让调解工作落地有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