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奶奶育有一子,儿子成家后就与儿媳在外居住。现在其因为糖尿病并发症导致几近失明,需要人照护,但与儿子沟通不畅,赡养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徐奶奶无奈之下只好来到法庭寻求帮助。
![](/uploads/allimg/240515/4-240515095913356.png)
“我从来也没有说过不赡养,但你问问她,孙子出生后她有没有帮助带过一次,我说的好话歹话她是一概不听。”调解过程中,小徐情绪很是激动。
“我是因为身体不好,但该给的压岁钱都是给了,他们自己不要的。”徐奶奶有些无奈道。
![](/uploads/allimg/240515/4-240515101100950.png)
参与调解的“吾心安”家事团队人民调解员吴秀梅现场讲述了法庭调处的尊老养老的成功案例,引导原被告从家庭和谐的角度出发进行换位思考,舒缓了双方情绪,并与民调主任、驻村调解员一起,以“背靠背”“面对面”相结合的方式,从亲情伦理、法律责任等多方面进行说理,一方面晓之以情,细数老人抚养孩子长大的艰辛,以期唤起往日亲情感化子女;另一方面动之以理,阐明赡养老人是子女的法定义务,不因个人得失而发生变化,不容怠慢消极和推脱逃避,进一步强化子女赡养老人的法律责任意识。
![](/uploads/allimg/240515/4-2405151010245L.png)
家事案件的审理中浸染着人间烟火气,关系着家庭成员的切身利益,更关系着社会秩序的和谐稳定。近年来,高新区法庭一直坚持“以庭和万家”理念,在探索“因地制宜”柔性化解家事矛盾的方式方法上不断用心用力。高新区法庭将继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创建“枫桥式人民法庭”为契机,充分发挥人民法庭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持续推动“庭所共建”走深走实,深度融合“法理优势”与“乡情优势”,让更多的矛盾纠纷化解在源头、化解在基层,让人民群众在司法服务中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的法治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