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想咨询一些法律问题。”“你好,有人欠我钱不还,我现在怎么起诉呢?”“儿子不养老子,这还有天理吗?你们能不能出面解决一下?”……
李堡镇综合治理中心“融和法庭”接待窗口,每天都有一些老百姓来反映情况、进行法律咨询。
“老张啊,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得起诉到法院才能解决的,你说的欠款问题我们给你登记下来,我们先联系下对方,看看大家能不能协商处理。”驻庭调解员老秦向前来咨询的老张解释道,于是老张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就纠纷情况作了登记。
第二天,调解员老秦就联系了老张:“老张啊,对方我们也联系到了,他对欠你货款的事情没有抵赖,只是说现在手头不宽裕,能不能协商分期付款。我们约个时间,组织你们双方到融和法庭来协商一下,你看行吗?”“没想到你们这么快就联系对方了,协商我同意,我只希望赶紧收回货款。”
没想到调解当天,老秦却接到债务人小胡的电话,表示其临时有事,无法到场参加调解。老秦语重心长地劝说:“小胡啊,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千万不要回避问题,要是老张起诉到法院,你承担的违约责任只会更重。你要实在来不了,可以进行线上调解。”听到这里,小胡也不再推脱,同意连线进行调解。
最终,老张与小胡达成分期付款协议。老秦还指导双方向李堡法庭递交了对调解协议进行司法确认的申请材料,李堡法庭于当天对相关材料进行了审查,确认协议有效并制作、送达了司法确认裁定书。
上述纠纷的诉前化解是“融和法庭”常态化运行的一个缩影,是海安法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体现。自“融和法庭”创建以来,李堡法庭一直坚持依托“融和法庭”诉前调解各项机制,确保“融和法庭”的常态化、实质化运行,不仅让老百姓“知道有”,更让他们“愿意来”,带着“满意归”,让“融和法庭”切实成为基层矛盾纠纷的收集点、转圜地、终点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