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法学生到执行干警
成长经历蜕变
角色转变 初心依旧
铮铮誓言 掷地有声
![](https://img.chinacourt.org/ptr/original/370/5780370.jpg?imgid=5780370)
《执行法官》播出后,作为一名执行新兵,自然迫不及待打开“尝鲜”。这部在最高人民法院指导下拍摄的影片,以真实案例为原型,演绎了执行法官在执行中的艰辛与不易。
刚进入执行局时,我定岗在“终本组”,专门处理“被执行人没钱”的案件。跟着师父办案的过程中,我们常常需要坐下和当事人“聊一聊”,对问题抽丝剥茧、刨根问底。随着了解的深入,我慢慢发现,执行远非“要钱”那么简单,那些看起来“难缠”的当事人,其实是将小半辈子的悲喜和人生的苦乐“缠”进了案子,希望法官能为他们开解。
正如剧中张大爷家发生纠葛,齐麟从情感入手,站在张大爷一家的角度为他们分析,把父女、兄妹之间的亲情掰开揉碎了讲,终于解开了他们的心结,让一家人冰释前嫌。这也彰显了执行法官在职业身份和理性之外的人性温度。
这让我想到之前在开展“终本清仓”行动时,我们梳理出的一起抚育费纠纷案……
那天我随承办法官走进谈话室,第一次见到了楠楠。这个刚满8岁的小女孩表现出的冷漠让我疑惑,那种目光有与年龄不符的冷淡和孤独。执行谈话了解到,楠楠幼时父母离异,她开始随母亲生活。因抚养费问题,楠楠父母走上法庭。通过法院调解,楠楠父亲同意到楠楠独立生活时前,每月支付抚养费2620元。但后来父亲却没有按时履行,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孩子的冷漠、父亲的无奈、母亲的激愤——仿佛玻璃樽上爬满的裂痕,让我难以平静。
在深入交流中,楠楠渐渐打开心扉,我们发现楠楠之所以对父亲有隔阂甚至仇视,是因为她觉得是父亲当年弃病重的母亲于不顾造成母亲残疾。楠楠父亲也诉说了他眼中的“事实”,表示当年也曾悉心呵护这个家,由于居无定所,经济困顿,无力支付高额医药费,楠楠的抚养费是到2023年楠楠上小学才没给。在承担楠楠抚育责任的母亲眼里,为了女儿的健康成长,自己付出了巨大的精力和情感。
面对多方诉求,我们尝试在情与法的平衡中找到破题之道。通过耐心沟通,楠楠慢慢认识到父亲并没有抛弃她,母亲也一直在付出。在反复疏导下,双方关系有所缓和。最终,楠楠父亲答应尽快找一份兼职以保证履行抚养义务,楠楠母亲也在履行日期上做出让步。看着三人离开的背影,我的心情五味杂陈,一方面为这个家庭的支离破碎感到无奈,另一方面也因我们还能给这个家庭些许安慰感到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