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 音 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法院动态
示范裁判+多元调解,40名工人的“薪愁”解了
  发布时间:2024-09-10 10:43:28 打印 字号: | |

“今天收到钱,我一会儿就把工人们的工资打过去,谢谢法官。”近日,海安法院墩头法庭通过“示范裁判+多元调解”,成功化解了40起劳务合同纠纷系列案件,有效缩短了办案周期,减轻了当事人的诉累,切实平等保障了平行案件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示范裁判解“法结”


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期间,金甲公司(化名)承接了某园林绿化工程后,经人介绍,将部分工程的劳务交给杨某管理、负责,由杨某召集人员开展种植树木、除草、浇水等工作。双方约定由杨某向金甲公司上报每日用工的数量,金甲公司按人头与杨某结算。杨某安排包含许某在内的数十人提供劳务,因金甲公司怀疑杨某虚报用工数量,双方未能及时进行结算,引发劳务纠纷四十起。为要回工资,许某等十余人分别来到墩头法庭提起诉讼,向金甲公司主张劳务费。

承办法官刘兴海收到案件后,第一时间查阅案件材料,了解案件的背景、事实、争议焦点,并多次实地走访调查,深入了解案件实情。因案情较为复杂,涉及人数较多,在组织调解过程中,双方各执一词、争执不下,调解工作难以推进。其他未起诉的工人对处理情况也一直保持关注,纷纷表示要通过诉讼解决问题。

考虑到该系列案法律关系相同、案件事实相似,均为同一被告,且还有部分工人处于观望状态,为提高诉讼效率,节约诉讼成本,刘兴海决定以“示范裁判”为切口,打破调解僵局。在征得工人们同意后,他从中选取了许某的案件作为示范诉讼案件进入诉讼程序,先行审理、先行判决。希望发挥示范性生效判决的引领作用,推动矛盾纠纷妥善快速处理。

案件办理过程中,墩头法庭邀请部分工人旁听庭审,主动将庭审过程公开,以确保案件审判的公正性,同时引导工人们对判决结果形成合理预期。“许某提供了劳务,有权依照约定向接受劳务者主张报酬,但与许某形成劳务关系的相对方为杨某,其应向杨某主张劳动报酬,而非金甲公司……”刘兴海耐心为当事人释明法理。最终,法庭经过反复研究、梳理案情作出判决,驳回许某的诉讼请求。

“老许的情况跟我们差不多,我们也不想打官司,但我们的工资怎么办呢?”判决送达后,工人们厘清了其中的法律关系,表示愿意调解,希望法庭能帮他们拿回工资。


多元解纷化“心结”




为“一揽子”化解纠纷,刘兴海联系了墩头镇司法所、南莫镇司法所、辖区特邀调解员和大部分工人所在村村支书共同制定了调解方案。随后,组织金甲公司、杨某和部分工人代表来到墩头“融合法庭”进行调解。


“是杨某雇用他们的,工资也是杨某发的!这记账是假的!”

 “我们都一把年纪了,哪里还记得自己做了多少工!”


调解伊始,“融合法庭”内就充满了火药味儿。调解人员先选用了“背对背”的调解方式,分别向各方进行释明。

“受经济大环境影响,再加上金甲公司拖欠剩余劳务工程款,我也是捉襟见肘啊。”杨某表示,大伙儿一直跟着自己干活儿,也不想让大家为难。承办法官刘兴海从情、理、法入手,向杨某释明劳务合同中的权利义务关系,让其充分认识到拖欠劳动报酬的法律后果,劝导杨某体谅工人们赚钱的艰辛和不易,尽快为他们解决燃眉之急。

“企业拖欠劳务工程款导致劳资关系紧张,不但会损害务工人员的切身利益,也很不利于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啊……”司法所干警和特邀调解员对金甲公司负责人晓之以情、动之以理。

在调解人员的耐心劝说下,金甲公司和杨某都认识到不能因对立而损害工人们的利益,同意继续协商。为厘清争议焦点,法庭和司法所的干警仔细核实了备案登记的务工人员信息、工地打卡考勤记录及工作单,逐一确认了务工人员工资的真实性。

经过9个小时的沟通协调,杨某与金甲公司达成调解协议,由金甲公司一次性支付杨某剩余劳务工程款,杨某自行处理务工人员的劳务费。工资有了着落,工人们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一案止百争。至此,系列纠纷,圆满化解。工人们也纷纷来到法庭撤回了起诉。

 
责任编辑:海安法院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