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 音 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法院动态
解“事结”更化“心结”,用心调解守护邻里情
  发布时间:2024-09-24 11:46:11 打印 字号: | |

“没想到上午调解完,下午就拿到了赔偿款,感谢唐法官积极组织调解,我这困扰两年的心病总算是解决了。更重要的是,我们两家在一个村,抬头不见低头见的,隔阂没了才能继续和睦相处。”

日前,当事人赵某给海安法院曲塘法庭副庭长唐小红打来电话,连连道谢。


79岁的赵某和69岁的刘某是海安市胡集街道的同村村民,双方多年间一直相处和睦。2022年3月,双方因村里一条公用水渠的使用产生矛盾。2022年11月,双方再次因水渠使用问题发生争执,推搡间导致赵某受伤。赵某的儿子常年在外地工作,其通过查看监控视频,意识到父亲身上的伤可能与刘某有关,立即带赵某到医院诊疗,经医生诊断,赵某左桡骨远端骨折、肋骨骨折。

赵某要求刘某进行赔偿,由于双方对赔偿金额存在较大分歧,村里组织了两次调解,都未能化解矛盾。情急之下,赵某一纸诉状将刘某告上法庭,要求其赔偿医疗费、护理费、残疾赔偿金等各项费用共计五万余元。


承办法官唐小红受理此案后,于庭前多次与原、被告沟通,但双方意见分歧较大,情绪激动,各执一词。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父亲骨折了,伤的这么严重,我们不仅要求对方赔偿各项医疗费用,还要求公安机关追求刑事责任。”

“他的伤根本就和我没关系,就是因为他年龄大走路自己跌倒导致的。”


眼看庭前调解无法推进,唐小红随即组织双方开庭。经过庭审的举证、质证、提问环节,双方对法律关系都有了基本了解,情绪逐渐缓和。考虑到双方仍有调和的机会,且两家系同村村民,调解更有利于高效解决纠纷,唐小红决定再组织双方进行一次调解。她将双方当事人带至调解室,耐心向双方释法析理,从各方角度分析情况,为他们寻找最佳解决方案。

“刘大爷,从现有证据上来看,对方的伤情您是需要负责的,您不承认也解决不了问题。”

“赵大爷,这两年在外地工作的两个儿子因为这件事很担心您。况且双方在一个村里生活了这么多年,乡里乡亲的感情更重要。”

……

在唐小红的劝说下,刘某认识到了自己的责任,向赵某真诚道歉并表示愿意赔偿,赵某一家也想尽快了结此事,同意适当降低赔偿数额,双方分歧逐步缩小,最终达成一致意见,当场在民事调解书上签字确认,刘某赔偿赵某医疗费等一万元。

“赵大爷年纪大了,两个儿子都在外地工作,我就住在市里,日后生活中遇到什么困难或不方便的地方,我也能搭把手,帮帮忙。”刘某的儿子临走前说到。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案件办理中,承办法官坚持将“如我在诉”“案结事了”的理念贯穿办案全过程,不断加大调解力度,有效化解矛盾纠纷,督促快速履行,既节省当事人的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也挽回了双方珍贵的邻里情谊,既解了两个人的“事结”,更打开了两家人的“心结”。


 
责任编辑:海安法院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