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邻里之间本应和睦相处、互相帮助,然而,邻里纠纷在生活中常常难以避免。近日,海安法院成功执结一起邻里间排除妨害的案件,妥善化解了邻里间的矛盾。
这起纠纷要从王某继承叔叔的宅基地与房屋说起。经与村里协商,王某准备将房屋拆除,空出的土地用来种植蔬菜。然而,叔叔的邻居吴某却提出了反对意见。此前多年,王某叔叔与吴某家的关系一直不错,吴某家中有部分建筑物及树木已然延伸到了王某叔叔的宅基地上。如今宅基地要复垦,势必会对吴某产生影响。经村委会调解无果,双方诉至法院。经审理,吴某确实侵害到了王某的相邻权,法院依法判决被告吴某清除主房后墙向北0.5米一线之外土地上的所有障碍物,不得阻止王某进行复垦、使用。
该案进入执行程序后,因双方矛盾较大,执行干警于钥多次组织双方当事人协商,最终确定了执行方案,案涉土地上的房屋得以顺利拆除。本以为纠纷能够顺利化解,没想到吴某主房后墙向外延伸的一段宽六十公分的水泥路却成了本案执行的一大难题。
“这段路本来就窄,再拆掉十公分,等他们的墙立起来,我就没办法从这里走了!”
“我要求严格按照判决书的内容来执行,一公分也不能少!”。
![](https://img.chinacourt.org/ptr/original/814/6077814.jpg?imgid=6077814)
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
为避免矛盾升级,顺利化解这起纠纷,10月19日周六上午9时许,执行干警再次来到现场。此时王某与吴某已剑拔弩张,争吵起来,一旁吴某的老伴张某则双手抱膝坐在地上,想要阻止现场施工。
眼见情势愈演愈烈,执行干警立即将双方当事人分开,分别做思想工作。“动之以乡情,晓之以法理”,在执行干警的耐心劝导下,双方情绪渐渐稳定下来,原来双方矛盾的焦点不仅在于通行障碍,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王某叔叔在世时,吴某一家对王某叔叔有颇多照顾,因此对判决内容心存不解。
找准问题症结后,执行干警转换工作方法,耐心为吴某一家解答困惑,同时结合六尺巷的故事,倡导双方珍惜邻里情谊,互谅互让。经过“背对背”调解,双方终于心平气和,实事求是协商解决通行问题,让“六尺巷”的佳话照进现实。
“法官说的对,我不应该这么斤斤计较,就这十公分的路,其实真的不算什么事。”王某主动表态愿意让步。
“我听法官的,我这就把地上的东西收拾收拾,让他们好把地平整了!”吴某也露出笑容,主动帮王某搬运起杂物来。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何必为了这三寸之地伤了邻居间的和气呢。”在执行干警的耐心开导下,两家化干戈为玉帛,重修和睦的邻里关系。
六尺巷承载着中国古人的历史智慧,是中华民族谦和礼让、以和为贵的生动写照。邻里之间应相互理解与尊重,理性处理矛盾纠纷,共同营造睦邻友好的社会氛围。海安法院秉持善意文明的执行理念,在执行工作中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加强执行调解,通过释法明理,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促使当事人主动履行,努力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